元宵節是台灣人重要的節慶,早期農業社會,一般農戶沒有奢侈過節的資本,便就地取材,發揮創意將蘿蔔挖空、雕刻後,點上蠟燭成為匠心獨具的燈籠,讓孩子們熱鬧地提著蘿蔔燈籠穿梭在巷弄之中。這樣一個早被社會淡忘的童年記憶,又是怎麼發展成苗栗縣元宵節盛事的呢?
(上圖為2023年好采頭藝術祭,隊伍扛著蘿蔔燈轎在庄裡遶境的場面)
雖然多數人都會在春節期間回家過節,但隨著社會變遷、都市更新,還能回到幼時老家的人已經越來越少。因被劃設為特種工業區而保存下來的蘆竹湳古厝群,意外成了孕育出好采頭藝術祭的契機,因為總還能回到老地方團聚,幾位社區老大哥們在返鄉聚會時,憶及幼時的元宵節,對過往節慶的氛圍仍是一片嚮往,再加上無條件付出的熱情。在2014年春節,便由林光清董事長、苗栗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的陳世政總幹事,以及古厝風情館的許金輝館長,在對家鄉的一股熱忱之下,發起了第一次的「蘆竹湳元宵好采頭祭」,讓社區的每一位老朋友、小朋友,重新感受兒時記憶中節慶團聚的那份熱鬧喜氣。
第一次的「好彩頭祭」只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籌備,總幹事陳世政提議以蘿蔔作為傳統精神象徵,協會的大家齊心協力,手工打造了一座蘿蔔燈轎,在大街小巷立竹竿、掛燈籠。元宵節當日,白天與餐飲學校合作請專人示範蘿蔔雕花,入夜後則有熱鬧的蘿蔔燈轎遶境,最後壓軸的是元宵節最傳統的活動—猜燈謎,還特別設計了尋寶遊戲,讓小朋友們到庄裡各處尋找預先藏好的燈謎解答,再回到舞台前搶答領獎。
頭一次恢復舉辦庄裡的傳統遶境,就有數百人跟隨參與,讓所有參與者重溫了蘆竹湳最熱鬧的時光,給了眾人很大的鼓舞,乘著這股氣勢,加上幾位返鄉年輕成員的參與,就這樣點燃了蘆竹湳社區再生的能量,從「好采頭祭」到「好采頭藝術祭」,這股能量不知不覺已經延續了超過十年,一群願意為了家鄉付出的人們,在這個地方持續耕耘著。